中介機構濫發數據致信息混亂 樓市年底翹尾屬正常 |
時至年底,土地市場的異常火爆、一線城市接二連三出現“地王”,被認為是樓市升溫的兆頭,北京市場甚至出現“一房難求”、“恐慌性購房”一說,但該說法遭到官方和市場機構一致反駁。另一方面,有關房價具體統計數據,市面消息可謂一片混亂,眾說紛紜。業內人士建議有關部門盡快規范數據市場,避免利用數據給市場帶來誤導。 中介數據混亂或為爭曝光率 年底樓市一片紅火,但關於房價的具體統計,市面消息可謂混亂,近期一組北京市通州區11月中上旬新房成交價格的統計,兩個市場中介機構數據竟出現瞭2000多元的差距。 鏈傢地產報告稱,近幾月通州商品住宅成交均價持續在1.6萬-1.7萬元徘徊,11月中上旬成交均價達18668元/平方米,較10月上漲瞭9.1%。第二天,中原地產報告稱,通州成交持續月均千套,主力成交項目均價均在1.7萬-1.8萬元以內,新建住宅簽約均價16601元/平方米。兩傢機構的住宅成交均價相差2067元。 目前並沒有官方權威機構統計區域房價的數據,兩者之間到底誰更為真實無從判斷。多傢市場機構和開發商反饋來數據來看,11月中上旬通州新房的均價在16601元/平方米獲得認可度更高。 據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二手房新聞的曝光率遠沒有新房多,相關中介機構發佈新房報告是為瞭增加曝光率,樹立機構在二手房購房者中的知名度。新房代理領域競爭劇烈,目前代理機構中存在亞豪、偉業、思源、協成、金網絡等多傢機構,因此爭取媒體的曝光率對於中原地產而言也是勢在必爭。 北京市房協秘書長陳志表示,作為機構掌握市場一手信息,可以發佈一些區域性的量價報告,但是盡量不要發佈早產報告,在發佈報告時應加強溝通,盡可能地提供真實數據,避免造成市場的誤判。 “恐慌性購房”說法無根據 對於媒體報道北京樓市多個項目出現“一房難求”的局面,“走關系”才能買到房並不是個案,“像搶白菜一樣”,北京市住建委隨即辟謠,稱當前北京樓市不存在恐慌性購房的情況,市場基本處於動態平衡之中。 北京市住建委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開發商希望通過“金九銀十”拉動銷售,集中推盤,當月新建商品住房上市達15800套,但在10月份回落至5200套左右,預計11月底將回升至近7000套,與前十月月均上市規模基本持平。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全市還有9000餘套商品住房正在預售審批之中,有望年底前形成實際供應。同時,全市開工未預售商品住房項目還有1200萬平方米,其中很多項目預計明年上半年可以形成實際供應。 市場機構也不認同此說法。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恐慌性”這個詞並不適用當前市場,有點過於放大,而且所報道的“搶購”沒有個案,更不是普遍現象。 多數觀點則認為,一些開發商已經完成今年的銷售目標,從而有意放緩供應,使購房者可選擇性減少,造成房源緊張的假象。 年底“翹尾”屬正常情況 張大偉表示,每年“金九銀十”過去後,在11月、12月份樓市成交量大部分都會有個翹尾,今年由於大傢對十八大後經濟走勢看好,加之近期土地市場升溫,年底樓市出現翹尾屬於正常情況,今年翹尾因素不算太大,肯定也沒有出現搶購。 “我當時關註瞭這個分析數據,事實上它的指標性並不能充分證明‘恐慌性入市’這個論點,更不能和去年同期數據相比,因為去年是有史以來最低的。”張大偉說。 調控兩年北京中介關門1800傢 目前,雖然一些大型開發商已經完成全年銷售目標,但顯然,樓市的回暖並不能給所有公司帶來實惠,在樓市調控期,中介機構生存現尷尬境地。 據鏈傢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2010年末,北京中介門店數量大約有5900-6000傢。深度調控後至2011年末,門店數量縮減至5200-5300傢,而至今年11月末,北京中介門店數量僅有約4100-4200傢。北京調控近兩年來,門店數量縮減瞭1800傢左右。 北京市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的網站信息顯示,由於中介人員流動性大,導致許多門店的人員明顯不足。在33個經紀人數量不足的中介公司名單中,有17個中介公司的經紀人為零。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中介行業門檻較低,行業魚龍混雜,大中介公司不斷蠶食小公司,即使目前市場回暖,但是也難掩行業整體龜縮的趨勢。 |
2014年10月27日星期一
中介機構濫發數據致信息混亂 樓市年底翹尾屬正常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