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

深樓市借新政東風 在暖冬中尋找機會



深樓市借新政東風 在暖冬中尋找機會


















深樓市借新政東風 在暖冬中尋找機會







  ●雖是冬天,但是機遇並未殆盡,剛性需求和經濟向好決定基本面尚佳。



  ●借助新政東風,迎合回暖趨勢,市場機遇進一步放大。



  ●專傢建議,開發商薄利快走,用傢看準下手,投資人理性吃進,這些都是機遇。



  話題緣起:



  樓市迎來小陽春



  如果說危與機構成瞭當前樓市的兩種基調的話,那麼眼下後者正漸漸占據上風。



  據深圳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數據顯示:從11月1日至9日,我市一手樓成交總套數為1654套,日均成交量約為184套,幾乎是幾個月前日均成交量的3倍。無獨有偶的是,世聯和中原的最新報告均指出:受政府新政的影響,深圳樓市已出現逐步回暖的跡象。其中世聯數據顯示:10月份深圳全市成交面積高達33.84萬平方米,環比上升9.51%,同比也上升瞭107.99%。



  盡管新政針對的是首次置業者,也有開發商一再表明新政出爐是政府基於整體宏觀經濟面的考慮,非單純救市,然而新政還是讓積壓已久的剛性需求悄然興奮起來。



  剛性需求存在,城市經濟面向好,樓市基本面是好的。深圳社會科學院城市營運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一語中的。尚佳的基本面讓樓市有瞭一激就活的資本,因此新政後的這場樓市小陽春 來得似乎有些突然,但是絕非偶然。而深圳樓市在危與機的博弈中,借助回暖的東風,市場機遇也隨之進一步放大。



  深入透視



  前景分析



  信心底線有跡可循



  一開始是誠意客戶明顯增加,隨著銀行細則的陸續落實,成交量開始上揚。南山某項目營銷負責人告訴記者,上月底中央新政出臺後,感覺到市場有瞭新的變化,雖然二套房並未松綁,投資氣氛也沒有升溫,但是自住需求的置業信心明顯增加瞭。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這句話最近成為樓市名言,而從市場表現來看,新政釋放出來的市場積極信號,無疑給剛性需求註入瞭一針興奮劑,並循序漸進地影響著深圳樓市的走向。很難從市場意義上去鑒定價格底線,更多是從市場信心角度。戴德梁行綜合住宅服務董事吳健此前這樣看待樓市價格底線,而近期消費信心的增加,無疑讓深圳樓市的底線逐漸明朗。



  事實上,大量存在的剛性需求和整體向好的城市經濟讓深圳樓市底氣十足,也讓市場有瞭一激就活的資本。有數據顯示,在眼下的樓市小陽春中,成交的多數為首次置業者及改善型自住需求,比例超過80%,而投資客依然寥寥無幾。毫無疑問的是,利好的政策信號,加快瞭買賣雙方博弈的進程。



  這對買賣雙方都是機遇。有分析人士指出,從開發商回籠現金流的角度出發,市場局勢的暫時明朗是一大利好,開發商可以更好的貫徹價格計劃,一定程度上緩解已伴隨全年的資金壓力;而置業者在此時入市,資產縮水的可能性也已大大降低。





  前景分析



  此小暖冬非彼三伏天



  回暖初現,不僅增加瞭置業者的信心,也給瞭開發商底氣。有消息稱,深圳有不少樓盤在10月底樓市新政公佈之後提價,包括浪琴半島、泰華陽光海、航天晴山月等。其中部分樓盤取消瞭原先的優惠措施,而個別項目則直接提價,每平方米加價400~700元不等。據瞭解,實際上這些項目提價的理由也很簡單,大多是對市場預期看好,而且對項目品質和區域價值充滿信心。例如浪琴半島是開發商世博海濱實業公司惟一在售樓盤,而且也是今年深圳灣片區不多的在售項目,而且從國土房產局公佈的數據來看,項目銷售率已經超過瞭五成。



  對於這種提價行為,有觀點不置可否。市場信心有所回升,但是格局並未變化。英聯不動產經濟師戴欣明指出,至少目前市場還是以自住消費為主,對價格變化也較為敏感,因此目前的回暖也僅僅是小暖冬,而非之前大熱的三伏天。



  事實上,之前就有品牌開發商表示,深圳樓市未來的走勢,除瞭受到新政影響外,最重要的還是要關註國傢宏觀經濟的走勢,包括消費者的收入和消費環境的改善,以及住宅的產品和價格,短期內的回暖並不足以判斷樓市重新回到上升通道。而目前開發商應該把握住的機會應當是銷售率和成交量。



  部分項目的確有這樣的底氣提價,但也僅僅是少數。中原某市場人士稱,不排除在區域和局部供應量上優勢獨特的項目具備價格特權,然而市場冬天的大環境並沒有改變。





  專傢解讀



  捕抓機會應快準狠



  開發商薄利快走,用傢看準下手,投資人理性吃進,這些都是機遇。資深地產人王世泰給瞭市場機遇一個這樣的定義。如果說在當前樓市中是機遇逐漸占據上風的話,那麼開發商、置業者和長線投資人則迎來瞭快跑、快買和快進貨的明朗期,相對之前的陰霾不散,眼下的市場無疑更為清晰,這也給市場各方更多的機遇和選擇。置業者能獲得更高的性價比,而開發商則迎來瞭年內緩解現金流壓力的最佳時間。



  一味投機的公司和產品會被市場淘汰,而真正有能力的公司及其產品在經歷過這樣一輪真正的考驗後,運營思路會更加成熟。某深圳品牌房企的觀點也頗具代表性。從長遠來看,在低迷市場的洗禮和與置業者的博弈中,同樣能找到企業持續發展的機會,對於規模化品牌公司尤其如此。



  預計在未來,隨著新政細則的進一步落實和消費信心的深度回復,小暖冬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無論是開發商或是置業者都應在暖冬內有所斬獲。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理性對待市場趨勢的前提下,開發商堅持性價比原則,置業者以實用居住優先,則能在這場博弈中實現雙贏。最關鍵是認清市場,抓住機會。



  專傢話市



  戴德梁行綜合住宅服務董事 吳健



  把握提振市場信心的時機



  今年房地產市場先是受到調控,後是遇上全球金融危機,市場信心回落,行業調整期延長。但10月政府出臺房地產救市政策,近日中央又部署十大擴大內需的措施,這無疑可以有力提振市場信心。



  近日出臺的擴大內需十大措施4萬億元投資計劃,可以有力拉動經濟,提振市場信心。雖然受環球金融危機波及,但國內政府、個人存款仍較充足,據央行統計,2007年10月國內居民儲蓄存款增速是3.7%;到今年7月,這一增速上升至16.2%,可見國內居民依然擁有消費實力,隻因目前信心不足,多數人仍處於觀望狀態。預計未來強勁的擴大內需投資計劃,一方面可刺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可提振消費者入市信心。



  10月22日中央救市政策出臺,實際上是打通瞭商品住房交易過程中的流通環節,穩定市場流通,房地產企業應抓住此時機加大促銷力度,盡快回籠資金。房地產新政讓利於民,減少瞭消費者的負擔,從而促進市場成交。但政策並不是為瞭救房價,目前宏觀經濟受金融危機波及,救市不能單單停留在房地產市場層面,中央出臺的一攬子政策也是旨在推動整體經濟發展,房地產行業涉及上下遊產業鏈非常廣,因而政府要穩定這個市場。所以開發商應抓住這一利好時機,合理定價,加大促銷力度,盡快回籠資金,以便借著國傢大力投資內需的機會,進行更有利的投資。



  受大勢影響,目前消費者入市信心仍然不是很強,若項目依然采取不合理定價,加上金融危機下消費者消費保守心理,開發商將錯失資金回籠良機,錯過更多的投資機會。



  10.22房地產新政還提出要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設,這有利於政府平衡房價,積極調整市場預期,穩定房地產市場的信心,對項目銷售也是一項利好。



  雖然新政出臺,但目前房地產市場面臨的情況仍不可忽視,一是環球金融危機導致信貸收縮,需求減少,投資減少;二是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出口放緩,大量企業面臨收縮、倒閉或裁員局面;三是房地產企業信貸緊張,開發商普遍負債率偏高;四是市場短期需求減少,但因不開發土地將列為閑置土地收回,導致短期供應增加,增加瞭銷售壓力。房地產企業要審時度勢,抓緊機會加快資金回籠,以順利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沖擊。



  專傢話市



  深圳中原地產總經理 李耀智



  期待本地



  救市措施出臺



  新出臺的樓市政策對拉動內需會有一定作用,但市場不會因為新政出臺就出現全面回暖。房貸新政中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定義尚未明確,目前二成首付、0.7倍利率的執行范圍隻限於首次購買9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因此,目前隻有中小套型、中低價位的普通住房能夠受益,首次置業者能夠得到新政策的扶持。但首次置業者的購買實力遠不如二次以上置業者、投資者以及豪宅消費者,依靠首次置業者很難使市場得到全面恢復。

  要刺激樓市需求,恢復市場信心,還需地方政策進一步出臺積極的幹預措施。



  首先,對有關交易稅如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等做出調整。如果適當降低這些稅率的話,相信將對激活房地產市場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其次,對於改善性住房的限制適當減少。這部分需求的購買力明顯比較強,然而受到的限制也很多,假如地方政府能夠適度放松,將有效促進市場的成交。



  另外,建議地方政府放松針對港澳臺同胞的外銷政策。深港兩地的房地產市場可實現互補,如果對港人在深購房限制太緊的話,將影響兩地房地產市場的交流。



  最後,中央政府還可進一步考慮調整90/70政策以及降低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這些措施不僅深圳需要,全國各個城市都需要。現行的90/70政策呈現一刀切的現象,影響樓盤質量。降低企業所得稅,可促使企業增加利潤,個人買房的意願也將進一步提高;降低個人所得稅,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釋放更多的剛性需求。



  樓市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整體經濟環境的問題,消費者缺乏入市信心,而且還可能在明年遭遇更多行業裁員、倒閉的問題,所以要使樓市盡快得到恢復,還需要進一步的政策和措施出臺。



  此外,政府要確保經濟平穩快速增長,要避免中國經濟陷於衰退,近期政府拋出的4萬億的經濟刺激方案,有助於扭轉消費者的悲觀預期,對房地產市場信心的恢復會產生積極的提振作用。



  專傢話市



  蘭江地產副總裁 楊大谷



  破危局 求生機



  深圳地產持幣觀望潮比華爾街金融海嘯提前瞭一年爆發,由此帶來瞭地產危機的征兆,有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倒向全國各大城市,導致中國地產量價齊跌,說明中國人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嗅覺遠比美國人來得更為靈敏。



  摩拳擦掌的奧巴馬準備用變革主張圍剿華爾街金融海嘯,怎麼說也要等到他3個月上任之後,而中國正斬釘截鐵地動用4萬億元部署擴大中國內需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一招,比美國使用巨額資金填補金融危機窟窿來得更強。



  房地產占中國GDP的5%,可謂經濟命脈的支柱產業,地產危機蔓延的結果是:輕者導致鋼材、水泥、建材、裝飾材料等相關產業鏈的價格滑坡,重者資金斷裂、部分樓盤爛尾、工人失業、企業倒閉等,最終不可避免地殃及中國整體經濟指數。政府重拳出擊、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流動已成必然。



  三鹿奶粉、汶川地震都體現出一方有難,八方救援的中國社會經濟體系主張,地產出現危機,同樣需要政府、開發商、消費者等多方合力拯救,這一點,上海比深圳的反應要快,相繼出臺瞭買房入戶、減稅、降息及促進二手房交易等刺激地產消費的細則,希望深圳官方能夠看清地產危局形勢,盡快對癥下藥地出臺擴大地產內需、刺激地產消費的重大舉措。



  11月,深圳地產交易稍有回暖,1~6日的日均交易量達到173套。部分開發商放低挺高價的架勢,理性地讓利給買傢,買賣流動出現緩沖式的平衡。但是,由於現時深圳地產的積壓供應量超過瞭6萬套,相當於正常時期一年的交易量,故而,地產交易的惡劣競爭、拉客搶食已趨於白日化,如何刺破地產危局,尋求更多的生機,成為近期地產行業迫在眉睫需要攻克的難題。



  開發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是放棄暴利,繼續將價格調低至價值對等狀態,盡快采取擴大銷售面的策略應對低靡的市場;二是增加投資,提高產品自身品質和內部配套,直到買傢滿意為止;三是逐步完善營銷和傳播整合,讓更多的目標買傢青睞現售產品。



  真正激烈競爭的地產時代已經來臨,地產行業將進一步角逐出更多超越市場預期的優秀創新產品,並步入開發、營銷、定價等程序日臻規范和完善的健康發展軌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