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正道”無果 江淮新能源簽約富士康 |
與正道合資遲遲沒有進展,江淮汽車(600418)將合資的對象轉向瞭富士康。日前,江淮汽車公告稱:已與富士康簽署瞭《關於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電子研發及產業化戰略合作協議》(下稱“協議”)。 江淮具備制造整車的優勢,而富士康的優勢是在汽車電子等汽車零部件行業,公告顯示:江淮汽車與富士康的合作中,雙方利用各自的優勢,遵循優勢互補原則,同意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重點在電池技術方面)建立面向未來的戰略夥伴合作關系,並討論在未來設立合資公司,開展產品開發、制造、銷售。 不過,江淮汽車證券事務代表馮梁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富士康的具體合作方式和合作內容,還要等相互盡職調查以後才確定。而協議的簽署,隻是為前期開展盡職調查的需要,即便以後不合作,雙方並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也就是說,與富士康之間的合作,仍然存有不確定因素。 吸取正道教訓 去年8月4日,江淮汽車發佈公告稱,已與天津正道股權投資管理公司簽署瞭合作意向書,雙方將以50%:50%的股權比例共同設立合資公司,首期投資額不少於20億元。 按照8月10日江淮汽車披露的框架協議,正道方面將提供相關核心技術,江淮汽車方面提供資金和人力;此外合資公司將在8年時間內實現整車100萬臺、動力總成100萬臺套以及1200KWH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產能目標。 該公告一經披露,當天江淮汽車漲幅超過8%,成交量較前幾個交易日放大兩倍左右。不過,記者瞭解到,江淮與正道之間的合資,目前已幾近流產。 “與正道目前沒有新的進展。”馮梁森回避瞭記者的提問。而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由於正道此前宣稱的融資能力、正道造車無法獲得審批,加之正道並沒有直接的技術來源等原因,江淮與正道合作,幾無可能。 知情人士透露,“正道的新能源技術是從德國FEV購買,而FEV在國內有很多合作夥伴,江淮完全可以直接與FEV合作,而不需要通過正道。” 相反,富士康本身有意在新能源領域有所建樹,去年還與英利集團在大同合作興建多晶矽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是新能源產業的一個重要細分行業,所以富士康與江淮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合作可以看作是其在實施既定的新能源業務戰略。 此前,富士康已與吉利進行瞭新能源方面的合作。 優勢互補 與任何一傢整車廠一樣,江淮在新能源方面有著宏偉的目標,2011年1月份,江淮汽車首批585輛純電動轎車批量交付,正式進入私傢車市場。江淮還預計,年內還有數千臺純電動轎車陸續投放私人市場,至2012年將有過萬臺投入運營。 目前江淮汽車已具備年產1萬臺新能源乘用車的產能建設和產品研發、試驗能力,2015年將實現年產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的產業化規模。 而在 “十二五”期間,江淮還將著力突破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力爭在“十二五”末進入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第一陣營。 不過,與奇瑞、比亞迪、吉利等自主品牌企業相比,江淮進入轎車時間比較晚,且由於乘用車起步難,近年來,江淮一直都是以商用車業務來補貼乘用車,根據江淮汽車最新發佈的2010 年年報,2010年凈利潤為11.76億元,同比增長244%。銷量增幅居行業前列的輕卡、MPV仍是公司規模和效益的雙支柱。但其業務模式仍處於失衡狀態。江淮90%的毛利仍由占總銷量60%的輕卡貢獻。這使得江淮的現金流一直偏緊。 “在市場尚不明朗之前,江淮在新能源方面並沒有大規模投入的打算,” 馮梁森坦言,對我們而言關鍵是走對方向。 “江淮推行的‘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策略與國傢鼓勵方向正好相同,因此我們走的彎路相對較少。”左延安此前一直對江淮選擇的新能源車方向引以為豪。 馮梁森透露,江淮的做法是采購零部件進行整合,加強自身技術儲備,對核心資源進行掌控,至於產能建設,一旦市場成熟,再進行大規模投入,到時候隻是模塊化的東西,不需要多久時間就能建成。 通過和外界的合作打造核心零部件,恰好能滿足江淮這種不需要大規模投入,同時也能將優勢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目的,富士康的強項在電池、電機方面,占據電動車三大核心技術中的兩項,而江淮的優勢在於整車集成,整車集成加關鍵零部件的組合,正是江淮汽車和富士康合作意在達到的目標。 “B”計劃同時受益 記者瞭解到,目前雙方已經成立瞭工作小組,開始進行盡職調查。“目前我們就雙方成立合資公司,量產相關部件,進行探討。”江淮汽車內部人士表示,既然是戰略合作,就不是簡單的供應商與廠商的關系,雙方會有更深入的合作。 記者瞭解到,除瞭新能源領域,江淮和富士康的合作,也有可能拓展到傳統汽車領域。目前富士康正在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零部件事業,正在培育全球領先的3C 電子技術、雲端應用、接插件、精密模具與表面處理的研發與制造能力,目標是成為汽車工業中專業的汽車電子產品供應商。 江淮汽車3月公告稱,擬公開增發不超過1.5億股,募集資金額不超過28億元。募集資金將用於與B級車有關的兩個項目建設:一是計劃投資約21.85億元用於公司乘用車基地擴建項目;二是投資估算為6.64億元用於公司年產20萬臺高性能汽油發動機項目。 江淮相關負責人稱,通過增發募集資金來擴建一條全新的B級車生產線,是江淮實現“十二五”規劃乘用車銷量占比60%目標的重要保障。按照江淮的“十二五”計劃,乘用車將在百萬輛銷售目標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不到1/2增加至2/3。據悉,新增的24萬輛產能最快將於2012年底建成。屆時,江淮的乘用車產能將接近60萬輛的目標。 而隨著“B計劃”和轎車品牌提升戰略的啟動,在零部件環節的成本控制與質量提升的關系也成為江淮亟待解決的課題。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江淮集團參股的大小規模不一的零部件公司達數十傢,多數為合肥當地的制造企業。在技術要求較高的轎車零部件研發和制造領域,江淮在過去幾年也相繼與江森、延鋒偉世通等外資零部件品牌組建瞭合資公司。但記者瞭解到,出於制造和物流成本的考慮,江淮在零部件采購上仍傾向於技術含量較低的本地制造企業。 2010年底,在“十二五”規劃發佈時,江淮提出瞭“品質江淮”的口號,而隨著B計劃的啟動,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宇恒認為:與同樣在產品成本控制方面經驗豐富的富士康合資,江淮能找到成本和品質的平衡。 不過,馮梁森同時透露,即便與富士康合作,目前的合作范圍也主要在乘用車領域,至於商用車領域,江淮主要通過與世界500強的納威司達公司合資,拓寬產品線,提升品牌和品質,目前尚無進入新能源領域的打算。 |
2014年4月1日星期二
合資“正道”無果 江淮新能源簽約富士康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