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4日星期三

CNN:富士康工作環境惡劣 工資收入低下

CNN:富士康工作環境惡劣 工資收入低下

CNN:富士康工作環境惡劣 工資收入低下


 CNN上星期又有關於中國富士康的報道,涉及工作時間超長、工作環境惡劣、工資收入低下等。報道裡有把女人當男人用、把男人當機器用的說法,極言其勞動強度。既然工作條件這麼差,人們為什麼還要選擇它?

  富士康在連續跳樓事件成為媒體焦點之後,情況已經有所改善。然而,更殘酷的事實是,你不得不同意,富士康的工作環境和勞動待遇,在中國新一代產業工人中是比較好的,比許多血汗工廠好許多。富士康是生產國際化的寫照。最新潮的筆記本源源不斷地從富士康的成品車間裝運世界各地。當然也在中國銷售,不過,仍然稱為外國產品。而在中國,消費這些外國產品的青年,則不會是富士康的基層勞工。後者的消費到不瞭那個層次。這對他們來說,是高消費。其次,也沒有時間使用(扣掉工廠占有的時間,少有餘暇)。同時,基層員工的生活中,缺乏消費這些產品相對應的文化。

  我這麼對照,是考慮到每一個青年都是有夢想的。生產著青年中流行的消費品的青年,卻被經濟地位隔離在流行之外,這樣的現實一定會觸動他們的。這正如他們的父輩,那些給城市添磚加瓦的上一代勞工,不可能住進他們親手建築的房屋,而隻能住著工棚,一個工棚拆除瞭,轉入另一個工棚,最後年老體弱,告別所有工棚,重新回到傢鄉。

  第一代農民工基本是在建築工地上勞動的(不難發現,今天在城市從事類似苦力的勞工,年齡越來越大)。現在,他們的孩子,被稱為農二代或貧二代的,已經長大。這一個青年群體帶著明顯的另類身份:他們要麼在傢鄉上學,在對遠方的父母的想念和遙遠的城市生活的想象中長大;要麼在城市,在城市的工棚旁邊,在身份歧視、入學困難中長大。

  今天,城市樓宇建設、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建設,仍然需要大量勞動力。但是,農二代已經不習慣他們父輩的勞動環境和勞動強度。他們渴望在城市居留下來,但沒有房子。他們渴望城市的勞動機會,但不願去重復父母走過的路。

  就在這時,富士康來瞭。它動輒十萬人以上的集中勞動規模、它提供的集體宿舍,成瞭這個青年群體在城市合法居住的收容地。它整潔的工房和產業工人的勞動模式,滿足瞭他們前幾輩人身上遺傳下來的,工農差別時代的渴望和夢想。筆者在春節期間跟幾位富士康員工有過對話。他們說,春節在傢待不久,開年即要返廠上班——他們提到後兩個字時所流露的那種感情,表明他們獲得瞭暫時的滿足,和他們對自己身份改變的認同。

  但他們的未來隻能迷茫。因為他們的收入無法為他們提供在城市安傢的條件。除瞭低工資和高房價的門檻,還有戶籍的障礙。這些鴻溝都是不可逾越的。而青春歲月不等人,成傢的壓力迫在眼前。不能要求接收這個青年群體的企業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有希望的未來。今天,即便是人人羨慕的公務員,也是靠國傢給他們特別的優惠和保護,而不是靠名義上的收入獲得有尊嚴的生活的。富士康作為代表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從每一個工人身上獲得的平均利潤,應該不算高。它需要以管理求發展,向規模求效益,工人的工資增長空間受限。

  作為不掌握核心技術的代工企業,在產業鏈上居於末端,沒有定價權,利潤服從上遊規定。而世界上還有大量勞動力同樣廉價的國傢和地區,富士康的工人是在和那裡的工人競爭勞動機會。中國本身也是一個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傢,還有相當多的地方的人們,會覺得富士康的工作和待遇相當不錯呢。

  在這種背景下,富士康的計酬方式,是鼓勵加班型的。在法定勞動時間以內,熟練的好手也隻能求得相當低標準的基本生存,而不能獲得自我的發展。而加班太多,剝奪幸福感,並使人生變得機械化。但這卻是企業所需要的。當然,在這種利益矛盾的格局下,最難保證的,還是工人的利益,因為中國本身沒有獨立的工會去跟資方討價還價,你就不知道哪裡是勞資雙方共同接受的平衡點。

  這種尷尬的命運裡居住著一個龐大的、從農村來的、再也回不到農村去的青年群體。他們如果運氣尚好,進入富士康這樣相對穩定和正規的企業,生存狀態尚且如此,其他的就隻能是更加苦悶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