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到農村去 |
■ 本報記者 霍光 “我們渴望瞭解世界,渴望掌握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更渴望與世界最先進的農業接軌。” 9月5日,黑龍江農墾建三江分局青龍山農場場長吳金龍在“工業和信息化部-AMD黑龍江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揭牌儀式上道出瞭廣大農民群眾對信息化技術的渴盼。短短一個月內,中心培訓瞭學員550人次。“通過培訓,學員們學會瞭網絡交流,我們農場生產生活中的信息交流量不斷攀升,農民的溝通能力不斷增強,生產積極性也異常高漲。”吳金龍說,下一步,農場將在繼續培訓初級學員的基礎上,開始老學員的二次培訓工作,深化他們對信息技術的瞭解。 記者瞭解到,“信息服務培訓中心”是AMD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攜手,在全國大力開展農村信息化培訓試點工程建設的一部分。目前,中心已遍佈山東、遼寧、山西、陜西、貴州、寧夏、四川、新疆、江西、內蒙古等省區。黑龍江農墾建三江分局青龍山農場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已經是全國的第13個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 “2009年,我們共投入資金250萬元,建設瞭11個信息服務培訓中心。2010年,我們計劃再次投入300萬元,繼續建立10個培訓中心,讓更多的農民能夠用科技致富。”AMD全球副總裁潘曉明向記者介紹,AMD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將通過定制電腦、定制教材、定制講師和定制反饋問卷四項措施,切切實實地教會農民使用電腦,並幫助當地農民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生產技能,拓寬致富渠道。
信息化:遙不可及的夢想? “如今有瞭電腦和網絡,發佈幾個信息,水果就能賣到外省。”銀川永寧縣勝利鄉天天鮮果蔬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李峰切身感受著信息化帶來的巨變。新農村政策實施以來,農村信息化進程加速,億萬個像李峰這樣的農民從中受益,並走上致富之路。 然而,像李峰這樣的幸運兒在廣大農民中還是少數。“硬件建不起,設備買不起,軟件不會用,信息用不上。”這是內蒙古新巴爾虎左旗在2010年6月11日所提交的當地信息化工作匯報材料中對當地早些時候信息化水平的概括,也是很多農村地區共同面臨的問題。 記者瞭解到,一臺電腦4000元左右的價格,對於城市居民和富裕地區的農民也許不算什麼,但是卻相當於有些牧民和落後地區農民一年甚至幾年的收入,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 電腦下鄉從某種程度上緩解瞭硬件購買問題。政府早已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農民能真正接觸到現代化信息,從而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因此,自2009年2月1日開始,電腦下鄉成為新農村政策以及中國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電腦被列入傢電下鄉政策補貼范圍,大大加快瞭電腦在農村的普及速度。 但是,單純的硬件普及並不能帶來真正的信息化。更多的情況是,硬件到位瞭,應用卻沒有跟上。在一些村,被作為大件捧回傢的電腦安靜地沉睡在防塵罩下面。一個難題就是廣大農牧民朋友由於年齡、文化水平等原因,很多人不會操作電腦,他們想學又苦於沒人教,“不會用”“不好用”成為農民和電腦之間的一道鴻溝。即使是經常使用電腦的人傢,日常主要的應用也僅僅停留在上網聊天、玩遊戲等方面,互聯網帶來的豐富商機並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文件,強調要將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文件明確具體地提出,要推進農村信息化,積極支持農村電信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 要推動農村信息化,讓農民掌握電腦技術,發揮沉睡著的硬件的作用,是當務之急。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情報研究所信息化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廖瑾介紹,他們到農村進行過信息化方面的調研,有一個切身的感受。經濟發展相對比較發達的農村地區,農業和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也搞得不錯,這對促進當地提高農業發展水平,提高農民的知識水平、教育水平進一步發揮瞭促進和支撐的作用,已經形成良好循環。她指出,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期,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發展很不平衡,建設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三農”問題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但信息化手段和成果的應用無疑將加速這一進程。 一方面,是迫在眉睫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極不平衡的現狀。究竟如何讓信息化真正走向農村,讓更廣大的農民群眾真正利用信息化手段發傢致富呢? 將信息化帶到農村 2009年7月28日,山東省章丘市普集鎮,一些農民頂著暴雨,來到瞭剛剛建立的農村綜合信息化服務培訓中心,接受電腦培訓。這些學員中,大部分人傢中還沒有電腦,這次培訓對他們來說是一次新鮮的體驗。這也是AMD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手打造的首個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隨後,遼寧、山西、陜西、貴州、寧夏、四川、新疆、江西省、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也陸續建立瞭相應的信息化服務中心。 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的建立,為推動農村信息化建設提供瞭重要的動力。 “雖然處在祖國的偏遠地區,但是我們對知識的渴望卻沒有那麼遙遠。”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的建立,讓吳金龍感受到瞭溫暖,被他稱為“青龍山農場信息化建設進程中的一個轉折點”。 “成為首批‘農村綜合信息化服務培訓中心’的試點省份,我們感到十分榮幸。” 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楊少軍將成為首個農村綜合信息化服務培訓中心落戶地看作山東省的驕傲。 吳金龍曾經體驗過信息化手段所帶來的好處。“在2006年年底,糧食銷售旺季的時候,出現瞭水稻難賣,收購商少、壓價的情況,農場也積極在尋找水稻的銷路。很快,在我們第二作業站的信息服務室,農戶於雙通過網絡查找糧食購銷的信息,得知吉林有一位收購商需要大量水稻。通過聯系洽談,該收購商在富錦辦事處的收購人員來到第二作業站,以每市斤0.78元的價格全部收走瞭於雙傢130多噸水稻。當時,本地水稻的價格僅為每市斤0.73元。於雙傢通過信息化手段增加瞭13000多元的收入。”他回憶道,自這件事之後,當地在第十四作業站建立瞭基層綜合信息服務室,並開通瞭寬帶。“當時整個作業站200戶居民隻擁有1臺傢用電腦,並且整個作業站沒有寬帶。開通寬帶當年年底,傢用電腦猛增到23臺。這說明綜合信息服務室的成立,帶動瞭整個作業站信息化水平的飛速發展,同時也反映出農民對知識的渴望。” 在內蒙古牧區,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工作開展得同樣如火如荼。內蒙古新巴爾虎左旗在信息化工作匯報中提到,為瞭讓牧民用好信息化,當地結合牧區畜牧業發展,於2008年建成瞭牧區綜合信息平臺,將奶資查詢、氣象服務、特色產品等多方面致富信息放到瞭網絡平臺上。另外,近年來當地還通過增建無線通信基站、鋪設光纖網絡、為群眾提供低價通信終端等手段,將當地互聯網用戶提高到6000戶。 不過,提供平臺是一方面,讓農民真正應用平臺致富又是另一方面。“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們深刻認識到要想推動農村信息化發展,絕不是僅僅把電腦設備引入到農村就可以瞭,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培訓和其他軟性投入,切實解決農民購買電腦看不懂、不會用的難題。正如溫總理所說,科教興農,既要有技術、有設備,還要有服務、有教育。用中國古話說,就是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AMD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郭可尊如是說。 “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項目就是為瞭解決“看不懂”、“不會用”的問題而出臺的。“單單有瞭電腦下鄉打下的硬件基礎還不夠,農村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軟件、培訓等多方面的共同發展,才能實現真正為農民插上致富的翅膀。”潘曉明如是評價電腦下鄉與農村信息化之間的關系。 為瞭保證“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的培訓質量和順暢運作,工業和信息化部采用瞭“四個定制”原則。定制的設施:培訓中心使用的所有電腦都是AMD與OEM合作夥伴根據農村市場特點量身定制的,采用瞭目前電腦市場上的主流技術,為用戶提供瞭最佳的體驗;定制的教材:培訓中心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據AMD公司多年來在4到6級農村市場深耕細作的經驗,根據農村消費者的特點量身定制的,不僅通俗易懂,而且符合農村消費者娛樂和信息收集的需求偏好;定制的講師:培訓中心的講師都將是附近地區的電腦專業人士,不僅擁有專業的職業技能,更瞭解當地風俗和方言,能與消費者實現有效溝通;定制的反饋問卷:培訓中心每月進行一次調查問卷的收集與整理,及時瞭解消費者需求和建議,在保證培訓效果的同時,也架起瞭政府、廠商和終端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梁,為政府和廠商提供一手數據,成為政策和產品方向制定的基礎。 中心建立瞭,實施的效果如何保障呢?潘曉明向記者介紹,培訓中心的具體操作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政策指導,AMD聯合瞭聯想、同方、方正等OEM合作夥伴,共同為培訓中心提供適合當地的電腦配套設施,地方政府負責對其管轄的縣、鄉、鎮、村各級的信息員進行綜合系統的培訓。“我們的目標是,在每個自然村都設立一個信息員,由信息員帶動整個村子的農民使用電腦,利用信息化手段發傢致富。另外,我們也希望電腦更加深入到農民的文化、娛樂和生活中。” AMD的中國夢 “對企業而言,農村信息化的發展也為我們開拓瞭一片全新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積極投身農村信息化建設,更成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平臺。”談到AMD為何要積極出錢出力,投身到農村信息化建設事業中來,郭可尊說:“在AMD看來,填平城鄉之間信息鴻溝,讓農民開闊眼界、快捷掌握市場信息、增強致富本領,不僅是中國信息產業的歷史使命,也應該是每個優秀企業的責任和義務。而這也正是AMD積極投身中國農村信息化建設,致力於推動中國IT產業振興的重要原因。” 記者瞭解到,AMD投身農村市場由來已久。2004年8月,AMD與聯想強強聯手,率先推出“圓夢計劃”,這一破冰之舉吹響瞭中國農村信息化的號角。2007年,AMD再次助力聯想啟動“奧運千縣行”,推出1499元到2999元的系列電腦。之後,AMD以“信息大篷車”的形式,為農民進行信息化培訓,幫助農民掌握信息,引領農民邁上致富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是AMD的農村戰略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中國農村的電腦普及程度與城市差距非常大,這其中蘊含著極大的商業機會。電腦下鄉政策的出臺,更進一步激活瞭這個市場。”潘曉明如是說。他表示,正是由於農村市場的激活,中國的臺式PC市場在全球臺式PC市場需求不斷下降的時候反而出現瞭逆勢的上升,這充分說明瞭中國農村市場的潛力。在一線城市的PC市場日益飽和,競爭激烈,同質化現象越發嚴重的情況下,AMD聯動整個產業鏈深耕農村市場,在讓農民切實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時,也讓企業能夠取得相應的回報,實現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實際上,在這個項目上,不僅僅是雙贏,而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AMD和參與的合作夥伴四方面都有收獲。”潘曉明說,不僅僅AMD非常看好農村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機遇,AMD的合作夥伴們在這方面的觀點也都驚人的一致,以至於要互相搶著承擔建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的任務。聯想、同方、方正、惠普等合作夥伴都與AMD共同建設瞭一些農村綜合信息服務中心。“建立農村綜合信息服務中心,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同時也能讓企業在地方上提升知名度和占有率,為企業帶來實際的回報。”潘曉明說。 而對AMD來說,投身農村信息化建設還有另外一層意義。“我們自成立大中華區就明確瞭‘芯植中國,共贏未來’的理念,確立AMD的戰略要永遠服務於中國戰略,要把自己的戰略融入到國傢的戰略當中。因此,在國傢大力開展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背景下,AMD也勢必為農村信息化做出自己的貢獻。”潘曉明說。 未來的憧憬 現在,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的建立已經初見成效,而已經從中心的建設中得益的農民們已經開始憧憬更美好的未來。 “目前,中心的設施和講師能夠滿足初級學員的需要。我們現在已經培訓學員550餘人次,他們已完全掌握電腦技術。下一步,我們將在繼續培訓初級學員的基礎上,開始老學員的二次培訓工作,深化他們對信息技術的瞭解。將來,在時機成熟和環境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還要擴大信息中心的規模,計劃2012年前將中心發展成為百臺電腦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培訓中心’,同時增強中心網站的功能,使網站更富有生命力,例如建立遠程教育培訓平臺,將我們平時培訓的課程或專傢的經典課程,放在平臺上發佈,供有需要的農戶隨時學習。”在中心建設中嘗到瞭甜頭的吳金龍已經雄心勃勃地提出瞭下一步計劃。 提出未來計劃的同時,吳金龍還進一步提出,目前農場的技術人員已經跟不上日益更新的技術腳步,缺乏經歷更高等級培訓和實習的經驗;大部分農民已經掌握瞭初級的電腦技術,他們想要學習的知識層面日益增多,而這兩年,培訓教師卻缺少全面的技術培訓,和對新技術的深入瞭解;目前農場傳統的管理技術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的農業生產,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數據管理平臺,以輔助企業管理,目前數據庫平臺的不完善已經開始制約企業的管理水平;需要是在農場現有的網站基礎上,建立遠程教育培訓平臺,以提供本地的實用技術信息;農場網絡服務器設備急承載速度已經遠遠達不到目前的訪問量和數據量要求;寬帶網絡交換機等設備都已陳舊,嚴重制約農場網絡和辦公平臺的要求;基層網點(基層農業生產管理區)的計算機設備未達到100%的覆蓋率,需要補充相應的計算機設備,以滿足基層需要等一系列問題。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正表明瞭農墾建三江青龍山農場信息化水平的快速發展,體現瞭農民利用信息化技術的積極性。 無獨有偶,新巴爾虎左旗也提出瞭對未來發展的更為雄心勃勃的要求:“目前全旗標準化教學基地僅有3個,由政府和個人投資的傢庭式教學基地有8個,輻射帶動作用極為有限。根據我旗牧區嘎查的分佈,應至少達到53個教學基地才能基本滿足牧區生產生活需要,按此計算尚缺42個教學基地。”該旗還提出瞭“本級政府協調資源建立22個,爭取上級支持建設10個,希望AMD協助建立10個”的希望。 一口氣要增加現有教學基地4倍數量的基地,這是多麼旺盛的需求!而需求增長的背後,正反映瞭當地信息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相信在未來,“信息服務培訓中心”將繼續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更貼近農村市場需求的信息技術培訓,讓農民朋友更加貼切地感受時代發展的脈搏,從而真正做到農村發展帶動城市發展,助力中國整體經濟的騰飛。 |
2013年12月18日星期三
AMD:到農村去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