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聯想:面孔與表情 |
在一系列中國企業崛起的范本中,聯想算是最實在的一個,這取決於創始人柳傳志的性格。柳傳志是一個夢想傢,在中國科學院的日子裡,他就琢磨著怎麼把筆耕不輟的論文變成產品、生成利潤;柳傳志更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在實驗室的選擇和市場的選擇直接沖突時,柳傳志毅然選擇那些力所能及並有利可圖的事。 從1984年那個中科院的小傳達室到坐擁近150億美元營收的國際化公司,聯想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以柳傳志主導的中國聯想時代和以楊元慶主導的國際化聯想時代。 2009年,迫於外部經濟環境惡化,柳、楊這一老一少再次搭檔。這一年,聯想25歲。 貿工技路線 畫面回放到1984年,中科院一個小傳達室,中國科學院投資瞭20萬元人民幣,柳傳志帶領10位科技人員就在這個傳達室辦起瞭聯想。 資金緊張的時候,這些科研出身的科學傢甚至賣過旱冰鞋、賣過手套。後來,倪光南加入聯想,柳傳志和倪光南這一對“企業傢+科學傢”的珠聯璧合,曾經把聯想漢卡做到瞭中國市場的第一,在當時堪稱絕配。其時,計算機還隻能運行在英文環境中,如何讓計算機識別處理漢字,是數以萬計的中國用戶的迫切願望和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聯想於1985年率先推出瞭業界領先的聯想漢卡,實現創業者“把技術變成錢”的夢想。 而在漢卡於上世紀80年代末退出市場後,倪光南領導聯想兩三百人進行著上百個項目的開發。當時投資最大的一款產品是多口卡,但在1992年多口卡一下子虧瞭800多萬元,當時聯想的年銷售總額是1.767億元。科研項目變不瞭錢,柳傳志和倪光南對技術和市場的分歧開始顯現。 那還是一個計劃經濟占據主導的時代,傳統的國有企業,更像一個按照計劃生產的工廠,市場意識淡薄,而不少中關村源自大學和科研院所的企業,也都打上瞭“技術至上主義”的烙印,當時,“中國芯”的熱情日益高漲。可貴的是,聯想在創業之初就具有強烈的市場意識。 20世紀90年代初聯想推出自有品牌電腦時,國傢開始大幅降低電腦整機進口關稅、取消進口許可證,AST、COMPAQ、IBM、HP等國外品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市場高速發展的同時,國內品牌節節敗退。 “在那種情況下,我們研究,資金、管理、技術、人才遠遠沒法和人傢比的情況下,我們還能不能打自己的牌子,實在不行,我還是退回去給人傢當代理算瞭。”柳傳志回憶說,在西方的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是先掌握一項技術,然後形成產品,然後再形成銷售,這是所謂技工貿的路線。而在聯想,由於成立時期完全不懂市場,不懂銷售,也沒有開發產品的啟動資金,中國當時也沒有風險投資公司,這就使聯想先給外國企業做代理,學習和瞭解市場,而後才開發產品形成自己的品牌和技術,這也就形成瞭聯想的貿工技的路線。 在此期間,聯想也在營銷和市場開啟瞭一條具備特色的創新道路。 經過仔細分析後,柳傳志發現,當時電腦的毛利率很高,可以達到26%,但是費用成本也高,達到24%。 挑戰與機遇面前,1994年3月19日,聯想成立微機事業部,啟用當時29歲的楊元慶當事業部的總經理,整合內部研發、生產、銷售、物流供應和財務運作,以適應快速變革的市場環境。 柳傳志把賣電腦比作賣水果,放久瞭就不值錢瞭。僅1996年7、8、9三個月,電腦關鍵部件存儲器價格一片由16美元就降到瞭2美元,一臺電腦假定不能夠很快賣出去的話,光這一項成本就要高達將近200美元,打通供應鏈,降低庫存,那就是最重要的辦法。當時,國內的其他電腦廠商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國外的企業就算想到瞭也鞭長莫及,聯想就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把供應鏈和庫存縮到最短,僅那一年就六次降價,以6.9%的市場份額居中國市場的第一位。 在最核心的技術創新上,柳傳志也有一套獨到的見解。什麼是創新?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才是企業真正的創新。當時登陸互聯網還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聯想就研究瞭“一鍵上網”,就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聯想又發明瞭“一鍵恢復”的技術。這些技術本身並沒有多高深,卻滿足瞭消費者最基本的需求。 早年聯想的變通做法還有很多,但都是為瞭做成生意,讓聯想生存下去,把聯想做好,這是當時的目的。聯想把這種變通的方式叫“拐大彎”,目的就在墻的對面,拐大彎是繞很遠的路,發現一個很小的門,進去,然後達到目的。 柳傳志回顧聯想25年歷史:如果沒有那些變通的做法,如果沒有一個堅定的目標,聯想在很多個節點上都會夭亡。柳傳志說:“聯想要做技術創新,這也是我的目的,隻是我與倪光南到達目的的路徑、方式不同。”柳傳志采取變通的方式,而倪光南采取的則是最為直接的方式。 柳傳志說聯想現在要做一傢全面創新型企業,當年做 “貿工技”是把生存作為第一要務。聯想今天做全面創新型企業,不但有產品創新、渠道創新、品牌創新、供應鏈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也要包括技術創新,其中包括行業關鍵性技術。 國際化步伐 畫面拉回到現在,聯想是一傢在美國和中國擁有兩個總部的跨國公司,坐擁近150億美元營收,按發貨量統計,它已是全球第四大電腦制造商。 2001年,楊元慶從柳傳志手中接過CEO的權杖後,他就把全球化定為自己的工作目標之一,2004年,當楊元慶表示要收購IBMPC業務時,所有人都認為這簡直是一個 “瘋狂”的提議。是時,聯想的資產不過30億美元,而他要收購的對象則是一個資產過百億的世界PC巨頭。 收購可以一下子實現聯想成為一傢在全球運營的公司,擁有國際化的品牌、國際化的高管和國際化客戶,這一切看上去不錯。但這樁並購交易存在著很大的風險,這也是毋庸諱言的,世界著名的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一位分析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於聯想與IBM之間的並購交易,Gartner持“中立的觀望態度”——“並購有很多困難,”他直言不諱地說:“但關鍵看雙方的執行力度”。 兩傢公司整合的過程中,聯想也進行瞭較為細致的規劃,首先,IBM原高級副總裁史蒂夫·沃德出任瞭新聯想的CEO,完成瞭組織和業務的整合,實現瞭穩定過渡,一年後,聯想引進原戴爾高管威廉·J·阿梅裡奧擔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在並購之前,聯想就設定瞭三年預期,包括營業額、利潤率、現金流、股東回報。”楊元慶說,07/08財年,聯想全年銷售額上升17%至164億美元,全年股東應占溢利(包括重組費用)為4.84億美元,上升201%。“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在所有的財務目標上都達成瞭並購之前的目標。”當時,楊元慶稱並購首戰告捷。 2008年底,一場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浪潮狠狠地拍打在瞭聯想身上。 在作並購前分析時。 這也就形成瞭聯想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主要依靠IBMPC業務的商用客戶的現狀,聯想高級副總裁兼CFO黃偉明此前接受本報專訪時稱,企業削減成本,裁員最復雜,相對容易的就是把每三年更換的設備延長至五年,這個對聯想影響特別大。 2009年1月8日,聯想宣佈瞭國際化以來最大的一次重組,2009年第一季度,聯想將在全球削減2500個崗位,約占員工總數的11%。聯想集團還計劃在2009年期間將高管薪酬福利降低30%至50%,這包括年度薪資調整、長期激勵以及各種績效獎金。 2009年2月5日,聯想發佈瞭08/09財年全年業績,全年凈虧2.26億美元,這是聯想成立25年來最大的一次虧損,也是近10年來聯想的首次全年虧損。 緊接著,全世界都在奔走相告,已退居幕後的柳傳志重新復出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元慶接替阿梅裡奧擔任CEO,媒體稱之為“楊柳”組合打響聯想保衛戰,以挽救聯想目前面對的困境。 “我作為聯想的創始人,應該講聯想就是我的命。”柳傳志說,“我重新擔任董事長這個職務還是很躊躇的。” 不過,這場危機卻加速瞭國際化聯想的下一個進程——中國人領導全球公司。 “聯想並購的目標是第一步穩住大局,做好業務,將來希望CEO是中國人,這是我們並購以後的一個願望。要不然就變成瞭一個純粹的財務回報瞭。”柳傳志說,原本給楊元慶設定的學習期限是五年,現在不得不提前瞭。 楊元慶重新執掌CEO,已經實現瞭從一個隻會管理中國市場的企業到全球運營的跨國公司的跨越。“心態的變化就是每天在具體的業務運營上全力以赴瞭。在戰略清楚的前提下,我們很堅決地去執行、去落實,整個公司都能聽到和感受到變革的腳步聲。”楊元慶說。 在聯想公佈的最新財報,截至2009年6月30日的第一季度財報,其銷售額為35億美元,經營溢利扭虧為盈1600萬美元,其凈利潤為虧損1600萬美元,虧損大幅收窄,經營狀況向好。 柳傳志沒有給盈利日期下指標,但是,在聯想有“復盤”的說法。這是圍棋的術語,“復盤”乃圍棋術語,是柳傳志最愛用的一個詞,其意為下完一盤棋後把棋子重新擺一遍,以總結此盤的經驗教訓。聯想每經過一場戰役都會復盤,“三年後我們再 ‘復盤’看看。”柳傳志說。 現在,聯想還在國際化的征途中,“我們心裡面還是希望做一個偉大的國際公司。‘偉大’兩個字怎麼講呢?實際上是希望除瞭財務回報以外還要有社會貢獻。我們還是希望能夠為中國做貢獻,為國際化探條路。”柳傳志說,“做成功瞭以後國際化的中國企業更多,使得中國的國傢商業品牌有所提升,這就是一個貢獻。” (本報記者王然撰寫) 林雷新華信集團聯合總裁和CEO 聯想在品牌塑造方面表現卓越,是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成功典范。1.將“Legend”改為“Lenovo”,並通過“Lenovo”品牌的傳播,清晰地傳遞瞭品牌再定位的信號;2.收購IBM全球PC業務,最終確立瞭國際品牌形象;3.成為都靈冬奧會贊助商,表明瞭聯想正向國際品牌邁進;4.成為北京奧運會一級贊助商,使中國消費者相信聯想已經有資格成為國際品牌。 以上舉措環環相扣,幫助聯想完成瞭品牌的蛻變,成就瞭堅實的國際品牌地位。 ◆1984年:柳傳志帶領10名中國計算機科技人員,懷揣著20萬元啟動資金,在北京一處租來的傳達室中開始創業,公司命名為“聯想”。◆1987年:聯想成功推出聯想式漢卡。◆1994年:聯想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1996年:聯想首次位居國內市場占有率首位、聯想筆記本問世。◆1999年:聯想成為亞太市場頂級電腦商,在全國電子百強中名列第一。◆2001年:楊元慶出任聯想總裁兼CEO。◆2003年:聯想宣佈使用新標識“Lenovo”為進軍海外市場做準備。◆2004年:聯想成為第一傢中國企業成為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為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獨傢提供計算技術設備以及資金和技術支持。◆2005年:聯想與IBM共同宣佈,聯想完成瞭對IBM全球PC業務的收購,國際化新聯想正式揚帆起航。◆2006年:聯想第一次在海外大規模發佈Lenovo品牌的PC產品。◆2008年:聯想發佈13英寸全功能超輕薄的筆記本ThinkPadX300,成為全球同類產品中最輕盈、功能最齊全的產品。 行業大事記 ◆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 1986年,北京大學投資創辦。 在中國企業界,北大方正是為數不多的堅持“技工貿”道路而獲成功的企業。 上世紀80年代,王選教授自主創新的激光照排技術,開創瞭中國新聞出版業“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第一次革命。 2008年集團總收入達450億。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6月25日,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6月2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經過10餘年的發展,清華同方立足於信息、能源環境兩大產業,形成瞭應用信息系統、計算機系統、數字電視系統和能源環境四大本部的組織架構,構築瞭以計算機、信息系統、安防系統、數字電視系統、軍工系統、互聯網應用與服務、環保、建築節能八個主幹產業為核心的發展格局。 ◆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 成立於1986年,是中央直屬的專門從事計算機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 1987年,建成國傢微機工業第一個達到規模化生產能力的開發制造基地。 經過20餘年發展,業務涵蓋計算機核心零部件、計算機整機制造、軟件和系統集成以及寬帶網絡和增值服務等多個領域。 ◆神舟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前身神舟電腦有限公司成立。是一傢以IT、IA為主業,以電腦開發為核心,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 2001年8月26日,第一臺自產的神舟電腦整機下線。 過去8年裡,神舟電腦走過瞭一條從創立自有品牌的電腦整機,到實現自主研發生產高性能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屏式電腦、LCD液晶顯示器和液晶電視及其周邊設備的穩步發展之路。 |
2013年12月30日星期一
25年聯想:面孔與表情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