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星期四

IT服務業將更早一步回暖

IT服務業將更早一步回暖

IT服務業將更早一步回暖


  ■本報記者 毛晶慧

  “從去年下半年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經歷瞭非常特殊的時期,各個行業門類都經受瞭嚴峻考驗。在這種嚴酷形勢下,中國的軟件與服務業卻保持瞭較高發展,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速度超過瞭20%,這在所有工業門類裡是非常驕人的業績。”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陳英在“2009中國IT服務年會”上說。

  陳英指出,從中國軟件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新興行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勁需求。“此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談到工信部下半年主要任務是調整結構,改變增長方式。十七大提出來的中國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實現兩化融合。這些目標中,軟件、IT服務是兩化融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切入點和黏合劑。”

  未來三年增長率可達17.8%

  “目前,信息服務業占我國電子信息產值12%左右,承擔著我國IT業技術創新和應用的主要責任,如果信息服務業能保持較高較好的發展態勢,將會提升IT業發展水平。”用友集團與行業解決方案事業本部(GBU副總經理王海升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就用友來說,2008年用友整體的服務收入已經達到十個億,這裡包括咨詢、培訓、教育。”王海升說,用友服務從2000年開始到2008年,基本上每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長。

  微軟企業咨詢服務部戰略發展總監曾明也向本報記者表示,每年微軟服務部門業務增長遠遠大於產品部門的增長。從全球來講,微軟服務部門在中國區所占總體服務營收的水平比例是全球最高的。

  “IT服務業向中國轉移,其實質是中國信息服務業良性發展的信號。”賽迪顧問副總裁張濤在“2009中國IT服務年會”間隙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今年國傢不斷出臺利好政策刺激經濟發展,可以說是以軟件業為代表的IT服務業發展的“黃金年”。

  張濤同時表示,中國IT服務行業也遇到瞭不少挑戰,2008年同比增長率隻有14.1%,是最近十年以來最低的一次,這說明瞭外部環境變化對IT服務行業的影響。

  但賽迪顧問仍然對未來三年的中國IT服務行業做出樂觀預期:2008年到2011年,中國IT服務行業市場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可達17.8%,要比整體經濟更早一步呈現反轉和回暖。

  加速“兩化”融合

  在國務院通過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中,“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加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刺激國內市場消費需求,推動業務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以新需求帶動新增長”被明確提出。在目前形勢下,加強信息產業化發展,加速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升IT應用價值,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必要手段。

  張濤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對整個經濟影響巨大,但在企業信息化、電子政務、城市與社區信息、商務等方面發展態勢還比較好。在此情況下,促進IT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是整個電子信息制造業在“十一五”期間能夠持續增長的動力。

  對此,用友王海升很有感觸,他舉例說:“伴隨著中國企業全球化管控需求的不斷變化,企業內部異構系統對經營發展的制約逐步加大,應用集成已經成為企業CIO亟待解決的信息化難題。”

  據統計,在近十幾年當中,全球企業在信息系統的建設投入累計超過瞭上百萬億美元。巨大的投資為企業建立瞭大大小小幾十個甚至數百個信息系統,但調查顯示,主管企業信息化的人士最為關註的熱點是如何將眾多的企業應用系統集成起來。

  “在對IT技術的創新挖掘中,應用集成很好地解決瞭信息孤島的難題。”王海升說,目前用友NC對此累計推出瞭38個解決方案,並得到中國3500傢集團與行業企業客戶的成功應用。

  王海升表示,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軟件業和信息服務業扮演的角色非常關鍵。因此,把IT服務產業做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是緊迫和現實的問題。

  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副秘書長袁萌向本報記者分析,雖然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國IT行業受到的影響有限,但從側面不難看出,目前我國IT行業產品和消費結構仍處於全球IT產業鏈的中下遊環節。同時,國產軟件大都不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多是對國外自由軟件的翻版,國產軟件隻有真正依靠自主研發和自有知識產權才會有出路。

  返 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