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1日星期三

iPad打開的世界

iPad打開的世界

iPad打開的世界


  一位負責開發iPad版本電子雜志的同行說,他感覺到現在正經歷一個歷史性的變化,作為一個正在此時的媒體人,他充滿瞭使命感。不久之前,在另一個會上,一群出身於傳統媒體的人,也說到瞭這一代傳統媒體從業者所應該承擔的責任—當壓力和危機出現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使命感的共識來自於新的傳播形式所帶來的“革命性”的變化。我不是很喜歡這個詞,但我也看到隨著iPad的推出,媒體同行們表現出的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的勁頭,這是我能感受到幾年以來,被動的傳統媒體表現出最興奮也是最有想像力的一段時間,它甚至讓很多悲觀者燃起瞭新的希望。

  來自於iPad的這種熱潮,確實可以激發出很多對於未來的想像。但我想在這種人人爭說新媒體的時候,我們可以暫停一下,冷靜地思考一下,傳統媒體所擔憂的不景氣,究竟是遇到瞭什麼問題?

  在這個欄目中,我曾經談到過平面媒體受新媒體沖擊影響最大的美國,它們除瞭要面對新傳播形式的壓力之外,更多的原因還在於那些偉大媒體的讀者群已經老化,伴隨著它的成功的“嬰兒潮”一代逐漸淡出主流社會。我們這裡的很多媒體並非遇到這個問題,如果看癥結,可能還是我們在服務上的缺陷:媒體服務意識不到位,服務人群不明朗;服務方式陳舊,不去關心讀者群消費媒體的習慣和變化;服務態度,這可能是最大的問題瞭:沒有理想的直接去為廣告客戶辦雜志,不去想為讀者服務的事,有理想的媒體則喜歡用自己的理想來壓迫讀者,自以為是的說教、“啟蒙”,洋溢著精英意識。對於一個生產媒體這種“產品”的同行們來說,總該把產品做得更滿足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偏偏在這一點上看起來下的工夫好像不多。

  問題就在於,我們把自己的事業當成服務、當成產品的意識不強。相比之下,已經成功的那些新媒體關註的東西比我們更準確。從這個意義上說,傳統媒體的壓力或困境並非全然來自於新媒體的競爭,而是我們自身的問題。

  iPad確實給我們帶來瞭想像未來的空間,但最終考驗我們的還是我們對內容生產和服務的把握能力。它隻是打開瞭一個新世界—還記得前些年互聯網上電子雜志熱潮引起的泡沫嗎?沒有人去研究互聯網閱讀與雜志閱讀之間的關系,沒有人關心內容生產的能力,幾個人或一個人就辦起來一系列的雜志,於是整個行業都迅速沒落。如果不用心認真紮實地去做,以為掌握瞭新技術就掌握瞭未來,以為有瞭使命感就有瞭未來,那市場最終還是會被以新技術做支撐的新媒體所搶奪。

  嗯,我本來是想告訴讀者我們正在開發基於iPad及其它平板終端的版本,幾個月後,讀者可以通過電子形式訂閱我們的雜志。但我最想說的還是,不管載體發生什麼變化,我們這支專業的團隊—一個總想著生產更好內容的團隊,會一如既往地把最重要的力量投入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誠實可信、認真紮實的內容上。這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

  伊險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