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星期四

IT經理世界:聯想並購之後

IT經理世界:聯想並購之後

IT經理世界:聯想並購之後


  

  作者:李國剛 許明華

  並購,對於中國企業意味著什麼?倒退5年,甚至倒退3年,它們對中國企業的意義和今天相比都並不相同。中國企業,尤其是那些排名在行業前三的企業,毫不誇張地說,正浸泡在一個前所未有的“並購潮”之中。

  身上分明打著“錢多、心急、速來”記號的“中國買傢”,已經成為全球各地投資銀行的執行董事們越來越關註和取悅的對象。僅以2010年上半年為例,有據可查的跨國收購就達到瞭21起,中國跨國並購的清單已經從“年歷”進化到“月歷”,而且即將進入“日歷”時代。

  但在中國買傢看似龐大的胃口背後,我們必須看到的是:如果剔除“世界工廠”對礦產資源類項目的好胃口,那麼,真正具有品牌性、技術性的企業並購在5年間隻有吉利、盛大、騰訊、完美時空、東軟、博彥、錦江、工行、聯想等寥寥幾樁。考慮到匯率的變動因素,聯想對IBM旗下PC業務的收購,6年來仍然保持著中國制造業最大一筆國際並購交易的紀錄。

  聯想當年作為年營業收入30億美元的中國本土企業收購瞭年營業收入90億美元的國際業務,被稱為“蛇吞象”。站在2005年的門檻上,當時誰也說不清聯想的“蛇吞象”究竟隻是個曇花一現的寓言,還是會成為一個可供後人不斷發掘與研究的樣本。

  中糧集團的寧高寧曾經結合自身20年來操盤大量並購交易的經驗將企業成長分為“有機成長”和“無機成長”。前者指的是依托自身已有資源通過內部價值創造來拉動增長,後者指的是通過並購來獲得擴張。然而有機與無機並非絕對對立,而是可以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的關系:有機成長到一定階段,需要外部優良因子的“雜交”來刺激和改良;無機交易的背後需要“有機方式”融合與消化方能實現可持續的成長。

  如果用這種方式來梳理一下中國企業的並購整合,那麼,聯想樣本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從“無機”層面上來看,30億VS 90億,以輕量級之身打重量級之戰,通過並購使聯想一躍成為國際領先的PC制造商,進入到“全球前三”的排頭位置,有力而迅速地支撐瞭聯想“放棄多元化、專註PC”的戰略意圖;其次,從“有機”層面上來看,接盤之時該業務已經虧損長達3年半之久,而並購後到2009年即已經實現連續兩個財季盈利、市場平均增長17%、全球市場份額達到9%,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份答卷可謂是標志著並購後的聯想基本完成“消化吸收”,重新進入到有機成長的軌道。要知道,全球范圍內的跨國並購平均成功率僅為26%左右,也就是說,隻有不足三成的買傢在並購後3年左右實現瞭自身的原始意圖。

  聯想並購,是個研究樣本,但尚未可以稱之為“范本”。因為我們總要期待諸多中國公司還會有更多、更優秀、更精彩的並購交易誕生。但是作為一個先行者,聯想樣本的確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並購做出瞭大量貢獻。如何通過並購獲得擴張,如何通過蛇吞象實現自身戰略意圖,如何管理一個充滿文化沖突的企業,如何運營一個“無機嫁接”的業務,如何消化吸收突如其來的資源,如何調配全球范圍內來源不同、門派各異的若幹路人馬,這些問題聯想都在5年間一一作答。

  柳傳志曾經親口說過:聰明人是看見別人摔坑裡瞭,自己就知道繞著坑走。今天,聯想給瞭後來者做“聰明人”的機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