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

IBM示范-危機中的新生

IBM示范:危機中的新生

IBM示范:危機中的新生


  2008年10月,IBM宣佈本財年第三季度利潤增幅20%,達到28億美元。當各大公司深陷危機之時,IBM何以在金融危機中逆勢而行?要尋找答案,我們需要回到80年前的那次大蕭條。

  如果從CharlesF.Flint在1911年組建IBM的前身C-T-R公司算起,至1929年的大蕭條,IBM隻有18歲,與1988年成立的華為公司年紀相當。在大蕭條中,IBM的客戶成批破產,幸存下來的客戶大筆削減訂單。與其他的同行一樣,IBM可以關閉工廠、削減研發費用、裁減員工,以躲過這一嚴冬。然而,在老沃森的領導下,IBM決定獨辟蹊徑。

  在分析瞭公司所占用的各類資源之後,IBM堅信員工才是公司的最寶貴財富。IBM率先宣佈,決不關閉一傢工廠,也不裁減一名員工,在危機關頭,各級管理者必須比平時更加關懷員工。

  在投資於員工的同時,IBM也在新技術上投下瞭重重的籌碼。第二年IBM更投資瞭100萬美元在紐約建立瞭一個世界上最現代化的研發實驗室。

  與此同時,老沃森要求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量。他告訴工廠負責人,如果現在沒人訂貨,就將所生產的新型計算設備及其零部件放在倉庫裡。自然,IBM遇到瞭極大的財務壓力,甚至董事會也曾考慮過解除老沃森的職位。

  但當1935年美國政府發佈社會安全法案,需要對2600萬就業資料進行數據處理的時候,IBM積蓄的產品和技術立刻被搶購一空,後續訂單蜂擁而至。於是,那時所有和IBM競爭做打孔機和計算設備的公司都隨之消失瞭,隻有IBM開發出瞭大型計算機。後來,在GE、RCA、Univac、NCR等8傢主要的大型機生產企業中,隻有IBM一傢成功轉型到瞭小型計算機。然後,在DEC、王安等6傢生產小型機的企業中,有4傢破產或被並購瞭,又是IBM開創瞭個人電腦的新紀元。今天,IBM又是第一個將個人電腦業務剝離出去,全力轉向IT服務。

  在大蕭條中,老沃森領導IBM作出瞭大膽的商業決策,如果說這多少有些戲劇性的話,IBM長期投資於員工發展和技術研發,則是堅持瞭100年的基本策略。危機中員工更忠誠,也更有創造力;反周期進行研發投資更節省,也更容易脫穎而出。在這些不尋常舉措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極其簡單的道理:唯有堅守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始終關心員工、服務客戶、追求卓越,才能在危機過後的下一個高峰獨占鰲頭。

  文/白立新,來源:《商學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